3月30日,海螺環保在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暗流涌動的固廢江湖就此殺入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選手。本文希望通過機遇、機制、基因等維度的分析,找到海螺創業和海螺環保能夠在廝殺激烈的固廢江湖革命成功的獨門秘籍。
作者|山少?爺
3月30日,海螺環保在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暗流涌動的固廢江湖就此殺入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選手。
海螺環保的出場可謂是不走尋常路,是由其胞兄海螺創業分拆上市而來,且初次露臉就坐上了危廢一哥的地位。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海螺環保為中國最大水泥窯廢物處置服務供應商,按運營中的處置能力計算占總市場份額的約21.7%,按處置量計算占總市場份額約31.3%。出道即是龍頭,且是以分拆介紹上市的方式,這種打法不同尋常,且透著一股豪橫氣質。熟悉海螺系企業的朋友,大概能夠從“海螺”兩個字找到其不同尋常的答案。不管是危廢新秀海螺環保,還是固廢老江湖海螺創業,這支環保領域實力強勁且低調神秘的力量一直是固廢江湖特殊的存在。從2013年前后正式入局,這支力量能夠迅速從“外來者”躍變成“引領者”,這其中海螺系布局經營之獨到以及環保行業發展之吊詭都有深刻的體現。所以,海螺系成就環保夢的歷程以及此間展露出來的環保行業的特性,都很值得剖析和研究。 本文希望通過機遇、機制、基因等維度的分析,找到海螺創業和海螺環保能夠在廝殺激烈的固廢江湖革命成功的獨門秘籍。
01
關于海螺帝國
一大主體+四家上市公司
(海螺集團+海螺環保、海螺創業、海螺水泥、海螺型材)
要想讀懂海螺環保,首先得搞懂隱在其身后的海螺帝國,而要搞懂海螺帝國,最好的方法就是厘清海螺系的主體海螺集團和其中海螺環保、海螺創業、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四家上市公司的關系,因為這其中蘊藏著這個商業帝國的個性。海螺集團是國務院120家大型試點企業集團,我國最大的建材企業集團之一,世界500強企業,是安徽省國企當中首屈一指的龍頭,甚至一度被稱為安徽的脊梁。其控股股東是安徽省國資委,間接持股51%,而另外的49%則是由本次分拆上市事件的主體海螺創業間接持有,是一家由國資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海螺集團手握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聲名赫赫的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 海螺水泥:
海螺水泥在水泥行業有著盟主級別的統治地位,關于其在業界的地位,可管窺于《世界水泥》雜志給予高度評價,“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二字的蜚聲是從水泥開始,也一直錨定在水泥上的。海螺水泥是整個海螺帝國的吸金獸兼主心骨,這一板塊的業務稱得上是整個海螺系的基本盤,可以說整個海螺系發展史的主脈絡就是海螺水泥的發展歷程。而后來其固廢業務的出現和壯大也主要基于這一堅實的底座。 海螺型材:
海螺型材是海螺集團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主營塑料型材、鋁型材等,其體量與海螺水泥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值得一提的是,海螺型材與海螺水泥同在建材領域,其經營發展受益于海螺水泥在建筑業的龐大網絡,二者在商業渠道上可以產生高效的協同效應。而海螺環保與海螺水泥是工藝技術協同,一個是商業渠道協同、一個是工藝技術協同,雖形式不同,但道理一樣。 海螺創業:
海螺創業成立于2013年6月,大股東是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會委員會,此外核心高管持有較高股份,是一家民營企業。海螺創業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家提供節能環?!耙粩堊印苯鉀Q方案的大型企業集團,產業涉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型建材、港口物流五大類,2013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抓的是國家力推綠色發展的機遇。在海螺創業的官網首頁上,有一句話,“成為中國第一、世界領先的大型綜合環保企業集團”,足見其志。 海螺環保:
海螺環保也就是3月10日分拆上市的主角了,其定位是主營“采用水泥窯協同技術提供工業固危廢處置服務”,也就是前述海螺創業的固廢業務的雙驅之一,也是能夠和海螺水泥產生協同效應的這一部分業務。這部分業務在原來海螺創業的整體業務中只占了15-20%,但卻是這一細分領域中規模最大的。 這就是海螺集團和四家上市公司的概況,通過這一步梳理,想必您對海螺創業和海螺環保的認知已經有了眉目,別著急咱們繼續梳理,為了更清晰地了解它們之間的股權關系,專門做了下面這張圖。
這其中主要有三條關系鏈:
1、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均是海螺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同屬建材領域,而海螺集團是整個海螺系的主體;3、海螺創業間接持有海螺集團49%的股份,另51%由安徽省國資委持有,而海螺創業是一家由工會和管理層掌管的民營企業。這第3條便是整個海螺系的核心關系所在,也是海螺系為人稱道的混合制改革的關鍵體現。 以上就是海螺這個商業帝國的關鍵信息了,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看清海螺擴張環保版圖的過程。
海螺環保版圖擴張三要素
水泥窯里燒出了固廢巨頭
除了技術協同,還有管理輸出
(因海螺環保是近日才從海螺創業分拆而來,這部分解讀其發展歷程,主要以海螺創業為線索。) 第一要素:快速反應
今日之海螺創業無疑是固廢板塊的佼佼者,而在成立之初海螺創業其實是這個領域的“外來者”。2013年海螺創業成立,其當時所承載的最大使命是作為海創員工和管理層在海螺集團的持股平臺在香港上市。業務上以海創投資旗下海川工程、海川節能及海昌港務為主要經營實體重組設立主營余熱發電、立磨、港口三塊業務,是拉雜整合而來作為公司資產的,固廢業務在其中只能說是有底子,還談不上規模。但這個時候的海螺把握住了繼水泥之后的又一個歷史機遇,2012年國務院發布《“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鼓勵積極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理等技術的試點示范。與此同時,從2013年兩高司法解釋提出危廢入刑,我國危廢開始推入一個真正導入期,之后危廢年產量開始不斷釋放,水泥窯協同處置迎來快速發展。2013年上市之后海螺創業正式進軍固廢領域,精準搭上了環保最熱的十二五、十三五快車,在此期間海螺創業不但在市場上攻城略地,還通過并購擴大了版圖。從2016年海螺創業投產第一個危廢項目到2019年,公司固廢及危廢產能迅猛增長,從27萬噸固廢產能猛增至2019年的237萬噸,增長778%。最近幾年海螺創業更加表現出進擊的勢頭,去年在市場占有率上居于行業頂端,今年年初宣布收購雅居樂旗下危廢項目。海螺帝國的環保版圖就此成型,且進入不斷鞏固和進一步擴張的新階段,從當時的外來者一躍成為了引領者。看得出來,海螺創業在固廢板塊的擴張道路上,第一個要素就是對重大機遇的快速反應、動作果斷,因為這個領域的角逐,把握時機的快慢即意味著最終地位的高低,晚一步連湯都喝不著了。當然,光是反應快還不足以成就海螺速度,其中的第二個要素就不得不講海螺創業與海螺水泥的技術協同效應了。 第二要素:技術協同
海螺水泥的是整個海螺系的基本盤,這個基本盤在商業渠道上可以給海螺型材賦能,在技術則給海螺創業賦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眾所周知的水泥窯協同處置業務是水泥業的衍生業務,水泥窯廢物處置技術是利用水泥的生產過程對廢物進行協同處置。相比新建一個垃圾焚燒廠,水泥窯協同具有投資少、運行費用低、不涉及占地、敏感的選址問題等優點。這是水泥企業做固廢業務的先天優勢,可以說現在劃入海螺環保的這部分業務就是在水泥窯中燒出來的。二是海螺水泥在水泥業的盟主地位為水泥窯協同處置這門生意提供了商業上足夠的想象空間。得益于海螺水泥的盟主地位,海螺環保擁有豐富水泥窯資源來建設水泥窯協同處置設施,目前其與海螺水泥、中國建材、中國西部水泥、蒙西水泥等的協同覆蓋超過25個省,可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構建廢物處置業務。這一優勢是一般水泥企業不具備的。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讓海螺創業的項目投資大大縮減,同時縮短了建設周期,極大的降低了公司資金壓力,這對玩重資產模式固廢企業而言簡直是如虎添翼。協同效應是被外界關注最多的,但絕不是海螺水泥的全部賦能,除了技術協同,還有管理輸出,這是海螺創業得以技壓群雄的第三個重要要素。 第三要素:管理輸出
要說管理,海螺系各個重要板塊的管理都是同出一派的,說白了整體上就是同一個團隊。如前所述,海螺創業是海螺水泥的股東,因此管理層大多出自海螺水泥。所以,公司成立之初,即秉承了海螺良好的管理團隊和文化。據身邊一位和海螺創業交鋒過的朋友講,海螺創業的能力模型中,最長板要屬管理經營。固廢領域的競爭向來激烈,對企業的管理、運營、資本、技術均有較高的要求。一是技術的深度。通過逐步擴張前后端一體化模式,即前端預處理+后端深加工,可提高金屬產品產出的品類及品位。二是產業閉環+地域布局。實現多地區布局的集散式危廢收集模式,擴大公司的盈利半徑。三是公司治理+運營經驗。對于ToB屬性較強的商業模式,管理和運營的杠桿效應是相對容易發揮出來的,具備良好的治理水平,可通過提升激勵水平以搶占市場,亦或是加強成本管控提高中間環節盈利水平。對于海螺創業以及現在繼承這一部分業務的海螺環保而言,因為有海螺水泥的賦能,在這三個打法上水平均為上乘。正是這個三要素的上突出優勢使得海螺創業成為了固廢領域舉足輕重的頭部企業,并且形成了以“爐排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固廢危廢”為核心的雙輪驅動,兩塊業務營收分別大約占總體業績75%、15%,本次分拆出來的海螺環保主要是后者。 分拆是版圖的進一步擴張:
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看出,本次分拆在環保行業可能是挺大一事兒,但在整個海螺的商業版圖中只能算小動作。此次分拆主要是將原海螺創業水泥窯協同處置業務分拆至海螺環保,包含垃圾焚燒發電在內等業務保留在海螺創業。從業務特征看,二者(分別指海螺創業和海螺環保,下同)業務模式和成本結構不同,分拆更有利于各自業務的聚焦和更好地分配資源。分拆后,海螺環保成為獨立平臺,將有利于其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的打造,便于獲得資金支撐和業務擴張,助力其進一步深化危廢固廢領域布局,鞏固公司在行業的龍頭地位。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海螺創業盈利中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其間接持股的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其機構投資者也以水泥行業投資者為主,因此海螺創業的危廢固廢協同處理業務的價值難免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被忽視。所以,分拆上市也有利于海螺創業實現估值重塑,通過對海螺環保進行明確的獨立估值,海螺創業的整體投資價值也將得到提升,從而實現“1+1>2”的效果。除此之外,海螺系由此亮明了環保這塊牌子,水泥行業本是重污染行業,先天就與當前的環保政治正確存在沖突,海螺環保的出現對海螺系整體的商譽和品牌無疑是加分項。 那么,海螺這個商業帝國如此出色的管理水平又從何而來呢?這就要在其體制改革中尋找了。
從小崗村到蕪湖海螺
從混改先鋒到商業帝國
改革的精髓是激活人的動力
海螺帝國的成就是建立在海螺水泥上的,而海螺水泥的成就是在體制改革中產生的。借用一位行業資深人士的話,“建國以來,安徽對全國改革開放有兩項劃時代貢獻,一是農業的鳳陽小崗村承包到戶,另一項是工業的海螺集團改制?!?/span>足見海螺集團體制改革之成功,且看得出來,這種成功不只是對其本身而言效果顯著,更具有極強的示范意義。在商業界,海螺代表著一個舉足輕重的商業帝國,海螺系崛起于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既把握住了歷史機遇,更在與時俱進中走向了巔峰,這是其最直觀的整體形象。在國企改制的歷程中,海螺系可謂是“混改先鋒”,是在高企改制道路上步子邁得最大、走得最遠的,也是效果最為顯著的。1978年,安徽省建委根據國家建委的文件精神,批準成立了“安徽省寧國水泥廠”, 那時的海螺還只是深藏山間的單一水泥廠。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后,大山里的“海螺”率先實施五項制度改革,打破鐵飯碗,獎勤罰懶,按勞分配。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海螺集團成功改制,實現了員工由企業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形成了以產權為紐帶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從此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改制后,安徽省投資集團持有51%股份,海創公司擁有49%的股權,這是一家由工會在Caymen小島上創建的控股公司,通過國內一系列子公司對海螺集團進行控股,2013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這是非常理想的股權搭建,產生的激勵效果可想而知,這一直也是海螺系企業被外界看好的根本性原因。此外,安徽國資委并不參與企業的具體管理,海螺系這艘巨輪的航行是由海螺創業集體掌舵的。此后的發展中,海螺集團被稱為“國企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下崗村以敢立生死狀的勇氣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制度,拉開了農村改革開放的序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中國農業發展越過長期短缺階段,解決了億萬人民的溫飽問題。其偉大意義在于,使中國改革確立了一條基本原則,即“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把發展生產力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視為判斷改革成敗的根本標準?!?/span>這是一條來之不易的改革智慧,后來用得最好的案例也就是,百里之外同屬安徽的海螺集團,真正學到了精髓,用到了精髓。改革的關鍵在于制度,制度的核心在于激勵人的動力,海螺的改革深入到了每個海螺人的血液,后來實現騰飛式發展也就不奇怪了。后來有人給海螺的成功總結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屬,其中:天時:搭上了十一五、十二五的城市化和基建的順風車,從偏居華東走向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地利:發家地安徽省石灰石儲備量全國第二且質優、便于開采,同時安徽省依附長江黃金水道貫穿東西南北,可實現華東、中南全覆蓋,T型戰略最小化運輸成本。人和:管理層能夠與時俱進、專注主業、穩打穩扎,最關鍵的是工會持股充分調動了公司的積極性。 這三個要素切中肯綮,非常深刻,但這三者中前兩者很多企業也能具備,但第三者卻少有能做到的,所以,“人和”才是海螺帝國的核心。
關于行業邊界的思考
“外來者”往往是“革命者”
環保行業發展到今天,有一個現象,一部分能夠脫穎而出、屹立不倒的企業,其腳下大都有一個堅實而龐大的底座,比如,海螺系之于海螺環保,光大系之于光大環保系,東方雨虹之于高能環境,美的集團之于盈峰環境……(歡迎補充)。這些環保企業最初進軍環保領域的時候會被視為外來者,但后來都殺到了行業前列。其中的道理是明擺著的,因為這些底座本就是某一領域的商業巨頭,能夠為其上的環保公司提供充分的資金、資源、管理保障,環保在其整個盤子中可以當成試驗田來耕耘。而在面對環保市場不成熟導致的諸多不確定因素時,這類有底座的企業更加從容,也更能抵御風險。2018年的風暴中倒下了一批單槍匹馬的民營企業,這次風暴引發了民企的一個一致的思考,即尋求底座。尤其當行業面臨結構性危機時,沒有底座的企業一兩個風浪就得土崩瓦解。這對于有底座的企業而言反而成了脫穎而出的機會。當然,有時候底座不堅實或者出現問題的情況也是有的,比如上文中講到的年初宣布出售資產給海螺創業的雅居樂。也就是說,有時候一些所謂外來者其實是它們的底座的閑棋冷子,但這卻是一類環保企業的成長模式,尤其是像海螺環保這樣的案例,其底座與環保業務有著極強的協同效應。通過這些案例最能觸發人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環保行業的邊界到底是什么?我思來想去,總感覺環保在本質上不是行業,而是需求、是場景,是工業社會里十分寬泛、無所不在、沒有盡頭的一個事兒。因此,在當前語境所定義的環保行業殺入一些新角色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而且這些外來者后來大都成了革命者。商戰中經常講一句話叫,最可怕的是你不清對手從何而來,道理同上,因為很多時候一個行業是沒有邊界的。 對于“環保行業”,未來必然還會有來自鋼鐵、化工等領域的外來者,這些外來者最終大概率都會成為新興的巨頭。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